1、自2013年1月山西彩塑壁畫研究保護中心成立以來,先后編制了《大同新榮區夏莊龍王廟壁畫保護修復方案》、《大同關帝廟壁畫保護修復方案》、《大同鼓樓油飾彩畫保護修復方案》、《山西汾陽太符觀彩塑壁畫保護修復方案》、《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遼塑保存現狀調查報告》、《陽高云林寺彩塑壁畫保護修復方案》等;主持進行了“大同鼓樓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工程”、“大同市玄真觀彩塑壁畫維修服務項目”、“大同沙嶺北魏壁畫墓保護修復項目”、“河曲縣舊縣關帝廟壁畫保護修復項目”、“河曲縣海潮庵壁畫保護修復項目”施工等,并與敦煌研究院合作進行了云岡石窟五華洞彩塑壁畫保護修復項目、大同關帝廟壁畫保護修復項目、汾陽太符觀彩塑壁畫保護修復項目、五臺縣廣濟寺彩塑壁畫保護修復項目、陽高云林寺彩塑壁畫保護修復施工;為山西省彩塑壁畫、彩畫的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了依據,填補了山西在彩塑壁畫保護修復方面的空白。
2、建立了山西彩塑壁畫專業保護修復實驗室。2015年,在云岡石窟五華洞彩塑壁畫保護修復項目實施過程中,借助紅外熱成像技術,對五華洞壁畫空鼓和洞窟毛細水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為施工過程中針對重點區域進行有效治理提供了依據。2016年,為大同華嚴寺提供了全年文物保存環境氣象監測站技術服務,對華嚴寺寺內景區的風、光、熱、濕等要素進行有效監測,提供數據資料,為大同華嚴寺開展有效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據。2017年,在汾陽太符觀彩塑壁畫保護修復項目和五臺縣廣濟寺彩塑壁畫保護修復項目實施過程中,運用紅外熱成像、X-探傷、多光譜攝影、便攜式X熒光能譜儀、便攜式拉曼光譜儀、便攜式數碼顯微鏡、碳十四測年等科技手段,對項目實施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如壁畫空鼓及毛細水分布、彩塑木骨架糟朽和斷裂、壁畫題記、壁畫重層、泥塑和木雕內部裝藏、彩塑壁畫制作工藝和材料等進行了研究,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2018年,在對大同觀音堂彩塑壁畫進行前期勘查和研究過程中,運用X-探傷、多光譜攝影、便攜式X熒光能譜儀、便攜式拉曼光譜儀、手持式背散射儀等科技手段,對大同觀音堂彩塑壁畫制作材料和工藝、塑像石胎風化程度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我們科學準確評估彩塑壁畫病害發育情況提供了參考。2019年,在大同陽高云林寺彩塑壁畫保護修復項目實施過程中,針對一些重點區域和難點區域,主要運用便攜式X-熒光能譜儀、探地雷達、背散射探測儀等設備進行現場分析檢測,一方面為擬定下一步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另一方面為保護研究積累了珍貴的基礎資料。2019年,與河南文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古代壁畫現狀調查跟蹤管理系統”,該系統在現場調查數據分類采集的基礎上,可實現項目分類跟蹤管理、文物分類管理、數據分類統計等需求,大大提高了現狀調查階段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