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城時代對中國佛教的重大貢獻
北魏定都平城的九十七年,是中國佛教成長壯大、方興未艾的關鍵時期。除了云岡石窟對于后世石窟建設、美術發展的影響之外,此間引進、形成、確立、鞏固的佛學思想,以及僧官體制、僧尼制度及寺院經濟模式,對后世佛教發展影響深遠。
一、佛教為統治者服務思想的確立。湯用彤《魏晉南北朝佛教》講:“蓋釋迦在世,波斯匿王信奉三寶,經卷傳為美談。其后孔雀朝之阿輸迦,貴霜朝之迦膩色迦,光大教化,釋子推為盛事。”可見,佛教與政治聯姻由來已久?!陡斗ú匾蚓墏鳌酚?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break-word !important;color:#000000;">迦那提婆在南天竺傳教時講:“樹不伐本,枝條難傾;人主不化,道豈流布?”這種依靠國王弘揚佛法的思想,遠早于釋道安“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的感悟,應屬佛教傳統。然而,佛教傳入中華,漢魏以來有明確的法令限制,漢人不得為僧,朝廷不禮胡神。因此那些隨商旅而至的胡沙門,只能以江湖醫巫、打卦算命、祭神祈雨等方式,在民間緩慢傳播;佛教只能隱沒其助國興善的大智略,依托黃老、玄學而后行。這樣形同方術、潛移默化的過程,持續了三個多世紀,直到后趙石氏率先奉佛。佛圖澄是促成佛教與中原政權結合的第一人,《高僧傳》云“受業追游,常有數百,前后門徒,幾且一萬。所歷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弘法之盛,莫與先矣?!焙筅w雖系短命王朝,中土佛教信仰卻從此蔚然成風。北魏法果在佛圖澄死后三十余年入道,其師承何人不詳,但傳習的不外乎佛圖澄教法。法果禮帝為佛的弘法思想,祖承佛圖澄經驗,契合釋道安名訓,明確了佛教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方針。所以,后來文成帝在復法詔書中,對如來功德予以充分肯定:“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開演正覺。”佛教因此被納入封建政治,成為中華王朝始終奉行的統治術之一。其帝佛合一思想,亦為后世佞佛帝王所因襲,武則天自謂彌勒下生,廣樹大像;明武宗自稱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一脈相承。
二、僧官制度的形成與《僧制》的頒行。北魏道武帝任命法果“為道人統,綰攝僧徒”,是正史記載佛教設官之始,標志著中華佛教走出低迷,從此步入上層建筑。文成帝和平初年(460),改道人統為沙門統。大約當時由于京城僧侶既多,又設都維那,作為沙門都統之副貳。另外,在朝廷設立監福曹,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在州鎮、畿郡亦設僧統、維那,管轄屬地僧尼。其寺院仿效西域故事,設立維那、上座、寺主,所謂三綱。孝文帝時,受太和五年法秀謀反的影響,一方面加強僧籍管理,限制僧人游方,禁止私度僧尼;另一方面改監福曹為昭玄,備有官屬,以斷僧務。特別太和“十七年,詔立《僧制》四十七條。”從法律上宣告了中國僧尼制度的誕生。這是迄今我們知曉的第一部國家頒行的僧尼法典,既不同于古印度阿育王石柱敕令,也不同于釋迦牟尼以來天竺僧團自行規定的戒律(傳至中華有五部律)。一則表明僧尼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正式獲得了國家的承認;二則表明這種承認是有條件的,必須服從國家法律。“世宗即位,永平元年秋,詔曰:緇素既殊,法律亦異。……自今已后,眾僧犯殺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斷,余犯悉付昭玄,以內律、《僧制》治之?!笨梢姡蔽荷嵬庾駠?,內奉戒律、僧制,享有一定的獨立權利。北魏平城時代確立的僧官、僧制模式,盡管今天我們尚未完全明晰,但其作為隋唐制度的淵源沒有疑義。
三、寺院經濟的誕生與獨立發展。印度佛教僧侶最初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沿街乞食與信徒施舍。大約后來隨佛教影響力的增長,寺院逐漸擁有了自己的依附人口和固定的經濟收入。北魏太武帝平涼州,僧眾被俘、遷徙于京師,生活必定經歷了一段艱難困苦時期。迨文成復法,京邑、地方紛紛造寺度僧,特別是武州山等石窟寺的開鑿,集中了大批的僧侶、工匠。如何解決僧人用糧、寺院用工,自然成為沙門統曇曜必須從長計議的問題。于是“曇曜奏:平齊戶及諸民,有能歲輸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為僧祇粟,至于儉歲,賑給饑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粟。高宗并許之。于是僧祇戶、粟及寺戶,遍于州鎮矣。”按:僧祇,即僧尼大眾;僧祇戶,乃依附于僧眾的人戶;僧祇粟,即供養僧眾的粟米。佛圖戶,即寺戶,是專為佛寺僧眾提供雜役的奴婢,如同西域佛寺中的凈人。佛圖戶與僧祇戶、粟的出現,保障了北魏沙門佛事之需,是中國寺院經濟形成與獨立的標志。到在唐代,寺院、道觀依然有兩種賤民,一曰部曲,二曰奴婢,與北魏異名而同趣。這種新興的寺院經濟,憑仗著政治、經濟上的治外法權,從此成為中國地主莊園經濟的一種特殊形式,與封建社會相始終。
四、僧團政治核心的形成與傳承。魏晉特別是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漸趨成熟,無論是經、律、論三藏之學,還是僧尼的政治、經濟地位,都處于上升階段。北方重禪業,南方尚講經,弘法的方式雖有差異,但分別教派、擴張力量、追逐名利的情形卻是相同的。北魏太和中,坐禪的涼州僧與講經的徐州僧在平城相遇,可以說是南北佛教勢力首次大規模的交鋒。盡管我們現在對其詳情不甚明了,但完全可以想見,徐州高僧的后來者居上,對涼州舊僧形成的壓力,及其失落之感。學術之異,政治之爭,必然導致雙方的嚴重對立,矛盾與沖突在所難免。這場斗爭,從平城開始,以涼州系與徐州系劃分;遷都洛陽之后,以禪僧與講僧區別,一直延續至隋唐不息?!堵尻栙に{記》卷2載有一則故事:孝昌元年(525),崇真寺比丘惠凝死而復活,講述他在閻羅王處,看到閻王判禪誦僧升天堂,講經僧入黑門地獄。靈太后聞知后,“即請坐禪僧一百人,常在殿內供養之?!源艘院?,京邑比丘悉皆禪誦,不復以講經為意。”按:惠凝之說,蓋系坐禪派僧徒編造,以攻擊在政治上占有優勢的講經派僧徒。這無疑是孝文帝時代涼州僧團與徐州僧團斗爭的繼續。大體而言,從北魏到隋唐,雖政權屢經更迭,但統治主體始終為代北子孫和中原世族;佛教僧團雖互有消長,但上流師德依然應是涼州、徐州系統法脈。
五、武州山石窟寺譯經與《付法藏因緣傳》。十六國南北朝是佛經入華的第一高峰,長安、涼州、建康(今南京)、平城、洛陽等都城三寶興隆,譯經先后不斷?!夺尷现尽吩唬骸皶谊子峙c天竺沙門常那邪舍等,譯出新經十四部。”據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等書記載,自文成帝和平三年(462)至孝文帝太和十年(486),沙門統曇曜于北臺石窟寺集諸僧眾翻譯經論,有《凈度三昧經》、《付法藏因緣傳》、《提謂波利經》、《雜寶藏經》、《大方廣菩薩十地經》、《方便心經》、《大吉義咒經》、《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等。其中,以曇曜與西域三藏吉迦夜共譯的《付法藏因緣傳》最具影響。該傳全面講述了印度佛教的弘法歷程,首次開列出釋迦、迦葉、阿難、商那和修、憂波毱多、提多迦、彌遮迦、佛陀難提、佛陀蜜多、脅比丘、富那奢、馬鳴、比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睺羅、僧伽難提、僧伽耶舍、鳩摩羅馱、阇夜多、婆修槃陀、摩奴羅、鶴勒那、夜奢、師子等印度佛主傳法世系。日本學者關野貞、常盤大定《山西云岡》(趙一德譯)講:“曇曜的付法藏精神,由隋代的靈裕完整地繼承下來,靈裕開的寶山石窟,在其內壁刻有世尊寂滅后傳法圣師二十四祖像,就是按《付法藏傳》二十四祖刻的,靈裕以后尚有許多繼承者?!蔽覀冋J為,曇曜《付法因緣傳》的翻譯,開啟了中國佛教祖師傳燈思想的先河,唐代以后各佛學宗派盛行的立祖傳宗方法淵源于茲。

六、《華嚴經》的開始盛行。云岡石窟的開鑿,是中國佛教思想體系漸臻完備的反映。關野貞、常盤大定講:“曇曜請求文成帝開鑿石窟五所,又是為太祖以下五帝而設,無庸置疑。這樣,五窟就含有五帝的靈廟的意義?!扔袝谊椎母斗ú鼐瘢灿形和跏覒曰诩白沸⒌膭訖C,這樣的因緣湊合,產生了千古的佛教藝術。而造像的指導思想,至少與佛傳以及法華、維摩、金光明、無量壽、彌勒等諸大乘經卷有關,華嚴的思想也是有的。”關于《華嚴經》在平城的傳播情況,《續高僧傳》卷29記載:“太和初年,代京閹官自慨刑余,不逮人族,奏乞入山修道,有敕許之。乃赍一部《華嚴》,晝夜讀誦,禮悔不息。夏首歸山,至六月末髭須盡生,復丈夫相,還狀奏聞。高祖信敬由來,忽見驚訝,更增常日。于是大代之國《華嚴》一經,因斯轉盛。并見侯君素《旌異記》?!卑础度A嚴經》,沙門支法領從于闐攜歸胡本,420年天竺禪師佛馱跋陀羅于建康道場寺譯出。由于卷部浩大,半個多世紀傳宣無聞。平城佛教中心形成后,各地僧侶無遠而至,《華嚴》深經的研讀、傳講,遂為學術攻關項目,成為熱門學問。從此奠定了唐代以降華嚴宗與華嚴學興盛的基礎。
七、《四分律》的開講。南北朝時期,中華僧侶奉行的是《僧祇律》。唐道宣《續高僧傳》卷23論曰:“曇無德部《四分》一律,雖翻在姚秦,而創敷元魏。是由赤髭論主初乃誦傳,未展談授,尋還異域。此方學侶,竟絕維持。逮及覆、聰,方開學肆?!駝t混一唐統,普行《四分》之宗。……自初開律,釋師號法聰,元魏孝文北臺揚緒,口以傳授,時所榮之。沙門道覆,即紹聰緒,贊疏六卷,但是長科。至于義舉,未聞于世。斯時釋侶,道味猶淳,言行相承,隨聞奉用,專務棲隱,不暇旁求。魏末齊初,慧光宅世,宗匠跋陀,師表弘理,再造文疏,廣分衢術。學聲學望,連布若云,峰行光德。光榮曜齊日,月每一披闡,坐列千僧,競鼓清言,人分異辯,勒成卷帙,通號命家?!騻鞯烙跂|川,或稱言于南服。其中高第,無越魏都?!卑矗撼圜谡撝鳎负笄匾εd時誦出《四分律》的罽賓高僧佛陀耶舍;法聰、道覆,北魏孝文帝時平城律匠;跋陀,天竺僧人,初在平城別設禪林,鑿石為龕,后至洛陽,立少林寺;慧光,跋陀之徒。如此說來,《四分律》翻譯于后秦長安,始興于北魏平城,光大于北齊,普行于唐代。平城佛教在律藏方面的貢獻,顯而易見。
綜上所述,北魏平城時代中華佛教中心的形成與確立,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其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與作用不可低估。至于平城佛教與藝術對高句麗、日本國的影響,也逐漸為世人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