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時做出的重要指示,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館研究中心、華鼎國學研究基金會指導,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主辦,云岡研究院承辦的“云岡石窟多元文化交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學術座談會”在大同召開。
座談會第一環節由省政府參事室主任、文史館館長吳巍主持。
云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建勇在致辭中對各位領導、專家表示熱烈歡迎,期望通過這次座談會博采眾長、集思廣益,為云岡石窟多元文化研究和云岡學發展凝聚共識,作出新的探索,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衛民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同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城市。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學術價值,對于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服務地方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
中央文史館館員葛劍雄在發言中指出,云岡石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之地,不僅有中原傳統文化特色,也融合了西域、中亞、印度等地佛教文化元素。云岡石窟造像體現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審美取向、生活習慣、習俗追求和價值觀念,是北魏時期我國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見證。云岡學要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既要擴充其內涵,又要延申它的外延,特別是要加強當時歷史地理方面研究。要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加快基礎研究進程。
大同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孟德昌在講話中強調,云岡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生動展現了中國從北魏走向盛唐的歷程,見證了世界民族文化多元一體、交融互鑒的傳承與發展,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要持續強化與專家學者的聯系與合作,加強云岡學建設,全面推動云岡學研究向縱深發展。努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大同故事,堅定文化自信,將大同打造成國際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
座談會第二環節由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主持。杭侃簡要匯報了近年來云岡研究院圍繞云岡石窟多元文化交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所作的工作,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各位參會嘉賓圍繞會議主題踴躍發言,積極為云岡學深入發展建言獻策。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葛劍雄:云岡石窟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杰出代表,其建造規模之宏大、雕刻技藝之精湛、造像風格之多樣、題材內容之豐富,為研究佛教藝術史和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作為北魏王朝的皇家寺院之一,北魏是自信、開放的王朝。云岡石窟是北魏統治者意志的體現,按照皇帝面貌塑造的“曇曜五窟”,其佛教造像體現了鮮明的民族融合特征。隨著版圖不斷擴大,龍門、青州、天龍山均是云岡體系的發展,不僅要細致研究多元價值觀念,還要更加注重加強保護和利用。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安家瑤:云岡石窟的考古發掘工作是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通過對其遺址考古發掘,不僅可以揭示佛教文化發展的脈絡,還可以為中國佛教藝術史研究提供寶貴資料。云岡學的研究既要著眼于石窟,又要對平城城址進行深入研究,加強考古工作。從出土的遺物入手,通過研究明堂、方山等北魏遺跡,梳理出鮮卑族漢化的過程,探究其開鑿云岡石窟的目的。北魏平城與云岡山頂寺院遺址中出土的玻璃琉璃器,反映了當時大月氏人先進的技藝以及與平城的密切交往。
國務院參事 何星亮:要對大同古城進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云岡石窟中的“三交”因素,研究云岡石窟體現出來的文化包容性,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合作共生,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何家英:從感性上講,云岡石窟的石刻藝術具有鮮明的精神性,營造鴻篇巨制時,內心一定是充滿能量進行創造。云岡石窟是高度自信中接受外來藝術,它舍棄了枝節末梢,是高度概括的藝術寶庫。其造型并非是實體的再造,而是充分展現出了東方藝術的高度,既有人性又體現神性,是犍陀羅藝術結合東方美感的高度概括。承載著北魏統治者強烈的精神性,具有強大的內在氣息,它體現出的高度審美,需要傳承和借鑒。
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王寶庫:從大同雁門關地區談起,南有五臺山,北有云岡石窟,一座佛是一座山。大同是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歸結線,各民族文化在此高度碰撞,可歌可泣。
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韓石山:云岡文化的研究要不斷擴展,從石雕、石刻擴展到云岡石窟歷史變遷。云岡發展要與大同整體歷史規劃相結合,與周邊歷史遺跡聯合,加強北魏邊疆文化和歷史的研究。
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 研究員 賈克勤:要堅持守護中華文化正脈,傳承創新中華文化。以當下云岡文化研究為切入點,構建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實現創新發展、創造性轉化,提升平城文化自信。
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 研究員 張繼紅:建議云岡石窟應加入山西文化大系古建筑檔案卷;收錄到訪云岡名家學者的講話、文章等珍貴歷史資料,分類整理,編輯出版。
四川省參事室 原主任 蔡競:在重視云岡石窟石刻研究的同時,也要重視云岡石窟歷代詩詞歌賦研究,通過整理傳播進行再創造。
國務院參事室原副主任 華鼎國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 方寧:科技考古近年來發展迅速,要重視科技考古與中華文明的密切聯系,云岡研究院要繼續扎實推進“云岡學”研究。華鼎國學基金會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為創辦宗旨,以此次座談會交流為契機,以期未來與大同、與云岡研究院有進一步合作,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