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3日,由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云岡研究院、大同市文物局主辦,云岡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承辦的孟凡人先生追思會暨宋遼金都城考古發掘和研究研討會在云岡美高大酒店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大考古院所、高校及孟凡人先生之女孟潔女士等21位專家學者蒞臨本次會議。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黨委委員、副院長何建國,黨委委員、文化遺產保護與監測中心主任盧繼文,云岡研究院歷史與民族融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雁卿,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貴斌及相關業務人員參加了會議。
孟凡人先生1939年8月出生于遼寧義縣,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分配到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邊疆考古研究室主任、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孟凡人先生學風嚴謹求實,研究范疇廣泛,著作等身,后期致力于新疆考古學、漢唐考古學及相關學科綜合研究,為新疆地區歷史時期考古學和史地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孟凡人先生還長期關心和愛護中青年學者,關注青年人的培養和考古隊梯隊的建設。
追思會由董新林研究員主持,杭侃院長致歡迎辭,大家共同觀看了孟凡人先生的追思短片,回顧了孟凡人先生樸實無華、腳踏實地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不平凡業績。先生一直都在踐行參加工作時“干事業,成就一番事業”的誓言和初心。各位參會專家學者紛紛感念先生對各地考古與文物保護事業的推動與辛勤付出,表達了各自的敬意。
宋遼金都城考古發掘和研究研討會分別由杭侃院長與秦大樹教授主持,李肖、董金萍、石自社、汪盈、李樹云、劉陽、王繼紅、丁利娜均進行了相關學術分享。
李肖以《中亞地區佛教遺跡中的中國元素》為題,介紹了在中亞巴克特里亞地區、粟特地區的阿弗拉希阿卜古城、馬爾吉亞納地區的馬累(謀夫)地區都城、河北七河流域的阿克拜西姆古城的佛教遺跡中的中國元素,尤其是在馬累(謀夫)地區的小佛堂遺跡中發現了中原風格的瓦當和散水等建筑構建,據推測該佛堂是由中國工匠和當地工匠合建而成。東亞佛教從建筑形制到譯經大師,無不深刻地帶有中亞佛教的印記,這在佛教傳入東亞的初期最為顯著。
曹金萍以《開封北宋東京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為題,強調了歷史上黃河、汴河數次改道對開封城歷史地理的影響,回顧了開封城考古的兩個高峰時期,介紹了州橋遺址和景龍門遺址的發掘情況和出土遺物,指出汴河的興廢與州橋的變遷是相呼應的,遺址是隨著時代的變更而變更的。
汪盈以《遼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遺址的考古新發現》為題,回顧遼上京遺址十年考古工作,介紹了2022-2023年遼上京考古發掘的皇城南部一處大型建筑基址,解讀了該建筑基址和院落在遼、金兩代的朝向布局和形制規模及其變化,就基址中幾處院落的相互關系提出了探討。本次考古工作在遼上京皇城內首次發掘出遼代始建的大型南向院落,出土遺跡、遺物均具有明確的地層學依據,進一步建立了遼上京城址的年代序列。
石自社以《隋唐東都與北宋西京洛陽城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新進展》為題,介紹了隋唐東都與北宋西京洛陽城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都城的建制沿革與考古歷程,介紹了定鼎門遺址、寧人坊遺址的東西坊門、天津橋遺址、應天門遺址、宮城明堂遺址、天堂遺址、正平坊等遺址的發掘情況和出土遺物,并提出天津橋遺址與開封城州橋遺址在地理布局和象征上具有相似的情況。
李樹云以《大同遼代考古的發現和研究》為題,介紹了遼代西京大同城的歷史沿革和遼代考古的基本情況,著重介紹了大同操場城西墻南段局部、大同府城西、南、北墻、北魏一號遺址等遺址的調查和發掘情況。介紹了大同華嚴寺、善化寺等遼代建筑,云岡窟頂北魏佛教寺院以及遼代冶煉遺址,吉家莊遺址等,最后介紹了遼代墓葬的分布情況和單一的圓形墓葬形式以及典型的隨葬器物。
劉陽以《金上京遺址考古新成果》為題,介紹了金上京遺址的歷史沿革和2013-2022年考古發掘的基本情況,著重講了2022年皇城東南部建筑址、2023年皇城西南部建筑址的發掘概況。東南部建筑址保存完好,結構清晰完整。皇城西南部建筑遺跡有建筑址2座,道路遺存1條,院墻1道,灰坑3座。完整揭露了兩座建筑址,清晰反映了早晚兩期的疊壓打破關系。
王繼紅以《2022年金中都開陽東坊發現建筑基址》為題,介紹了開陽東坊的地理位置和這里發現的早晚兩期建筑基址組群。介紹了坊內出土的玉冊、銅鏡、陶瓷器等文物。通過出土的大定通寶、建筑遺跡中包含的遼代瓷片等情況,推斷出早期建筑建于金世宗之前,屬遼晚期至金早中期;晚期建筑建于金代中期以后,屬金中晚期至元初。
丁利娜以《金中都城墻與城門遺址發現與研究新進展》為題,介紹了金中都遺址的歷史沿革、回顧了長達80年的考古發掘情況。主要展示了金中都外城西、南城墻遺址考古工作成果,對首次正式揭露的城墻、馬面、護城河、城內街道路等外城城墻體系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梳理和研究,初步探討了金中都外城的營建方式、建造工藝、防御工事和形制格局等特征,并通過科技考古分析了城墻夯土的來源。
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圍繞開封州橋遺址的變動、遼上京不同時期建筑朝向的意義、金中都建筑中的白灰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充分的交流。
杭侃院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蘇秉琦先生曾講過“考古這項工作就是你想到什么就能挖到什么”,我們要帶著問題意識去做發掘工作,以建立有中國氣派的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