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有四萬五千平方米壁畫,跨越了十個朝代,它的營造歷史超過了一千年,經過多年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護流程。這套保護流程也成為當今中國文物保護方案設計的一個基本思路。第一步,首先要對文物的價值進行全面的認知和發掘,認識它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在認識這些價值的基礎上,我們才可以開展文物保護的各種研究。
文物保護要清晰地、現狀地、整體地進行調查,然后要對它所在的環境、制作材料、病害機理,以及修復工藝和材料進行科學評估,還要考慮它的長期性問題。1997年敦煌研究院跟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合作保護莫高窟第85窟像的時候,蓋蒂保護研究所和中國國家文物局簽署了一個協議。當時出臺了一個對行業具有非常大影響力和指導意義的文件即《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準則》第五條規定:“研究應當貫穿在保護工作的全過程,所有保護程序都要以研究的成果為依據?!?
過去,敦煌壁畫因為缺乏必要的分析手段,我們總認為古人是用大量的礦物質無機顏料和礦物顏料來繪制的。經過分析,發現敦煌壁畫、特別是早期壁畫,用了大量的有機顏料,盡管這些顏料現在已經發生了改變或變色,包括一些無機顏料也發生了變色。這些變色是在分析技術提高以后才發現的。
過去,很多壁畫在保護修復時,上面加了一些不恰當的材料。這些材料對今天開展保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們要對這些材料進行研究,進一步深化認識。每個朝代的配色、顏料的使用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一些工藝條件和人們的審美情趣。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敦煌研究院是最早開展國際合作的。蓋蒂保護研究所是聯合國文物保護的咨詢機構,還有日本東京畫材研究所,和我們開展了近三十年的合作。
敦煌第85窟保護時發現一種現象:在正常光線下,題記上看不到任何字,但在紫外光下就發現了里面有字。這些字的發現對解讀壁畫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簡單的光譜變化,就使我們發現了更多的信息。 敦煌有一個洞窟,在可見光下什么都看不到,在紫外光下就可以看到有很多供養人的影像。這種信息的發掘對指導后續的修復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不知道下面還有一些圖像,簡單進行修復,可能就會影響到下面的繪畫內容。
在正常光線下看到的那些紅色、綠色、藍色,一般都是礦物質的顏料,在紫外光下能發現很多部位都發著熒光,這種熒光的現象大多數是來自于有機染料或者有機顏料。在紫外光下的反應疊加在無機的礦物顏料上,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色效,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使用顏料的技法,也可以說呈現出一種特別的敦煌壁畫的特點。到目前為止,有些顏料我們還在研究過程當中,如果總結出來的話,對中國的繪畫史和中國的藝術史都是一個重要成果。
我們進行莫高窟若干個洞窟的調查,對不同時代的壁畫色彩、圖案構成,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過去只是說一幅畫有什么顏料,現在每一個部位用了什么樣的顏料,我們都做了一些分析。這些工作不僅有利于石窟的保護,而且支持了考古和藝術史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一些美院,也對我們這種研究非常感興趣。
袁道先: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石質文物在世界上有很多。金字塔的基座實際上都是石頭,獅身人面像也是在巖石上開鑿出來的。由于碳酸鹽,基座里面有很多溶孔,溶孔已經發生了溶解。嘉峪關長城的基座也看到了溶孔,在布達拉宮、云岡、桂林等多地也看到了。
雨水直接作用在石質文物表面,有沖刷作用。另外像英國工業革命的時候,大氣污染形成的酸雨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對牛津、劍橋的石雕造成了損壞。另外,由于受酸雨影響的那些石雕大部分是石灰巖構成的,所以容易產生化學反應,石膏造成了溶石。有些雕像的身上還可以鑒定出來石膏。海德公園的馬克思像是花崗巖做成的,不會受到酸雨的影響,所以已經很多年了,依然保存得非常好。但是法國的凱旋門基座就有了一些問題,由于溶石作用,出現了很多孔。
大足石刻是砂巖,保存還是不錯的,但有一些保護上的問題。燃香和煙霧給文物帶來了新的問題。大足石刻還有水的問題,有些佛像的身上裂隙水滲透,甚至長了青苔。杭州慈云嶺佛像背后也有滲水點,西湖有一個石像,裂隙水從里邊滲透出來,損害了雕像的胳膊。干旱地區要好一點,像青海塔爾寺,水分不算太多,保存得比較好。當然長期風化也影響著云岡石窟里面的很多石刻,有的已經很難鑒別出來了。但這究竟是多長時間發生的情況,還需要考據。
廣西左江一帶有很多巖畫,它與墨西哥瑪雅的雕像有些許相同,其中是否有文化上的聯系還需文物工作者來考據。保護這些文物,就要避免蘭綠藻的影響,因為巖壁上經常有滲水下來,蘭綠藻順著崖壁上的滲水帶生長,久而久之就覆蓋侵蝕崖畫,這是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巖壁上如何防止裂隙水從上面滲下來,以保護下面的巖畫,也是我們水文地質工作者的一個難題,因為蘭綠藻長得很快。
莫高窟上面還有沙丘的侵襲,還有溶石作用,洞穴里面有水汽,還有氣壓在洞的進口出口高差不一樣,運動方向在冬天和夏天也不一樣。它帶著水汽運動,也是我們保護洞穴時需要了解的情況。風化殼水跟洞穴里空氣的含水量特別有關系,這些風化殼水在文物體的表面還有霜凍作用、生物作用、化學作用,會引起文物體一片片地剝落。所以為了保護文物,對于很細微的水,都要加以研究。使用各種自動監測裝置摸清它們的規律就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