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123期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戰略研究—“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在山西大同召開。中國科學院成會明院士擔任論壇執行主席,十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諸多長期工作在文物保護領域的領導與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文物保護科技創新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分享經驗、探求新路,為我國文物保護領域的蓬勃發展助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由省科技廳授予云岡研究院的“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舉行揭牌儀式,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楊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福、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峻、大同市市長張強、山西省文物局局長劉潤民、山西省科技廳副廳長牛青山共同為重點實驗室揭牌。
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翟永清致歡迎詞
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現場通過圖片“還原”了云岡石窟的開鑿過程與如今面臨的各種保護問題。他提出云岡石窟在北魏開鑿過程中就出現了崩塌、裂隙、滲水等工程問題,這些信息保留在云岡石窟現存的遺跡中,這些過程信息對于云岡歷史、考古等相關問題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在云岡石窟保護中,既要考慮保護的需要,也要考慮保留相關的歷史信息。
本次論壇聚焦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前沿的科學技術瓶頸以及相關的體制與機制問題,在廣泛開展文物保護現場調研的基礎上,通過院士和國內外文物保護領域科技人員的多層次深入溝通與交流,尋求文物保護科技瓶頸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為全面提升我國文物研究、保護以及利用的科技水平貢獻力量。值此,“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落戶云岡研究院,對于云岡石窟的文物保護和傳承發展意義重大,同時對于構建石窟寺保護理論與技術體系,整合多學科研究力量,共同推進全省石窟寺的保護和發展具有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