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賢(?——460) 國(古西域國名,今克什米爾斯利那加附近)人?!段簳め尷现尽贰皫熧t本 國王種人” 。從小入道,于公元439年前由克什米爾到達涼州的一位高僧。涼州是我國南北朝時著名的佛教中心,其統治者沮渠蒙遜十分崇信佛教,致使涼州地區寺塔林立,梵唄之聲不絕于耳,大批高僧大德聚集于此。
北魏太延五年(439)太武帝平定北涼,徙其國人于京邑,師賢等一批高僧被掠至平城。促使北魏佛法的興起,眾僧集聚,師賢可為杰出的代表。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滅佛法時,師賢假稱通曉醫術而還俗,仍然守道不改。他以行醫為名,伺機弘揚佛法。直到后來太武帝生病,方感到滅佛的罪惡。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繼立皇位,尊崇佛法,下令在全國恢復佛教,使佛教以更大的勢力蓬勃發展。師賢本人亦被文成帝任命為“道人統”,統綰全國僧務。興安元年(452) “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顏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體上下黑子,論者以為純城所感。”這是師賢在復法成功后第一個成功造像活動,并使這次造像活動充滿神秘色彩。興光元年(454)秋,師賢奉詔建“五級大寺”,“為太祖以下五帝鑄釋迦立像”,為云岡石窟開窟造像為五帝祈冥福奠定基礎。雖然無文獻資料記載師賢是云岡石窟工程的設計與指導者,但可以肯定師賢是云岡石窟寺開鑿工程醞釀階段的參預和謀劃者之一。其在平城時期的造像活動對云岡石窟的開鑿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和平初(460)曇曜接任師賢的“道人統”,改名為“沙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