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云岡石窟“八五”保護維修工程,前年與去年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云岡石窟文物研究所對云岡石窟窟前的地面遺址進行了全面清理發掘,共揭露遺址面積4000余平方米,清理出石砌河壩遺跡1道,建筑遺址4處,出土各類遺物約2000余件,這次發掘初步探明云岡石窟窟前建筑遺址發展脈絡,再現了云岡石窟的歷史面貌,為研究石窟歷史狀況及《金碑》的“十寺”記載等問題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堪稱建國以來石窟寺窟前遺址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始創于五世紀中葉,現存主要編號洞窟45個,大小窟龕260多個,造像51000尊,是一座規模宏大、馳名中外的古代石雕藝術寶庫。
由于過去曾作過局部的清理和發掘,云岡石窟窟前的地面遺址文化層被擾亂的地方較多。第3窟東側前室第一層表土為擾土層,第二層為遼金時期文化層,第三層為遼金與北魏之間的過渡期,發現部分唐代遺物,第四層為北魏時期文化層,第五層為北魏開鑿石窟留下的礫石層。礫石層上是未開鑿完的基巖地面。其它洞窟前的文化層堆積較薄。此外,在第20窟前基巖地面上發現遼以前的燒土層,內含大量筒板瓦、木炭、建筑殘件等。
在清理出的遺跡中,有第20窟前石墻、臺階與石壩。石墻及臺階位于燒土之下,是大佛前的同一個整體,構成大佛前的“凸”字平臺,用十分規整的長方形石塊壘成,平臺前面有九層臺階。在第14至20窟前南25米處發現東西向大壩一條,已探明長度120米,壩體用石塊砌成,與河床走向相同。大壩與第20窟主佛正對處向南凸出,并呈坡斜狀向下伸入河床,這條道路寬4米,已探明長度18米,它同東西向石壩形成“T”字形,為北魏時期遺存。
云岡石窟窟前建筑遺址歷來是被十分關心和重視的問題,這次清理出窟前建筑遺跡4處,大致可劃分為4個區域。
第14至20窟的建筑遺跡位于窟前地面基巖上,從西向東排列著24個大柱穴,形制為圓角長方形,長1.7—1.25、寬0.8—0.9米,每個大柱穴周圍的四角又有4個小圓柱穴。大柱穴北距石窟前立壁約8米,且與石窟立壁上的長方形梁孔相對應。應是同一時期建筑遺存。
在第11至13窟及無名窟的窟前溝紋磚地面上發現有大柱穴及方形柱礎,由南至北排列3排,呈東西向構成一處面闊9間的建筑遺址。這此柱穴及柱礎可與北壁窟壁上的小方形梁孔相對應,應是遼金時期的木構建筑遺跡。
第9與第10窟的窟前分布著兩期建筑遺跡。第一期在窟前立壁約5米處有一東西向排列整齊的大方柱穴,周圍四角皆配以4個小圓柱穴。共發現大柱穴8個,可與洞窟立壁上的長方形梁孔相對應,是一處面闊七間遼以前的建筑遺跡。第二期是溝紋磚地面與方形柱礎的建筑遺跡,由北向南前后三列呈東西向排列,共有6個方形柱穴(礎),構成一個面闊五間的遼金時期建筑遺跡。
在第3窟遼金文化層中發現東西向柱基夯土遺跡,間距在5米左右,根據3窟窟前推測是一處面闊九間的遼金建筑遺跡。在這個區域內發現一個重要的遺跡現象,即保留北魏時期基巖地面未鑿完的痕跡。此窟內外地面高低不平,到處是呈矩形或圓形的取石凹坑,坑壁布滿鑿痕,底部則是巖石斷層。另外地面分布著環形的溝槽,溝槽的深淺不一,槽壁布滿鑿痕。溝槽將地面石塊分割成矩形或圓形,使得石料之間彼此分離,顯然是石料未揭起的遺跡。這此遺跡現象的出現,不僅為石窟開鑿方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而且也為采出的石料再利用提供了線索。
在出土的遺物中,有石雕造像、建筑構件、石器、陶器、瓷器、鐵器、錢幣等。其中石雕造像比例較大,多為石窟崖壁崩塌下來的北魏遺物,雕刻的內容有佛、千佛、菩薩、弟子、力士、飛天、供養人及裝飾圖案等。其中千佛的臉與手等部位均貼金箔。另外,在20窟窟前西側發現此窟立佛造像的衣紋石雕約170塊,一般鑿1—3個。衣紋雕刻的風格明顯地具備云岡石窟早期造像特點,這為研究云岡第20窟前立壁的崩塌時間問題又增加了新的佐證。在這批出土的石雕像中有一件弟子頭的圓雕像,它的造型比例適度,高鼻深目,臉部棱角分明,手法十分簡略概括,而形象卻優美生動,堪稱北魏石雕中的上乘作品。
在出土的建筑構件中,有瓦當、滴水、筒板瓦、磚、套獸及蓮花狀圓形裝飾等。其中北魏至遼金時期的瓦當有7種,大致可分為3類:文字瓦當兩種,字體為隸書“傳祚無窮”和“百歲富貴”;獸面瓦當三種,有忍冬獸面紋、連珠曲線獸面紋、連珠獸面紋;蓮花瓦當二種,有蓮花圖案及連珠蓮花紋圖案,還有北魏羽狀紋前緣的板瓦和遼金麥穗紋滴水。
北魏時期陶器有寬沿曲腹盆、平口直頸壺及罐、侈口和直口矮頸鼓腹罐、盤口罐等。壺、罐等器物與大同北魏墓出土的同類器物在形制、紋飾上相同或相似,但大型陶盆卻為墓葬中少見,是一種生活實用器具。遼金時期陶器有罐、盆等。瓷器主要為遼金時期遺物,在黑釉和醬釉的大缸和瓶、小盞以及胎釉潔白的白瓷碗、盤、碟等殘件。另外,還發現北魏時有文字的遺物兩件,一件為石雕蓮花缽,底刻“妙興西北方主”;另一件是塊殘碑,殘留“自……京……主”等字,二者書體皆為魏碑,尤其是石碑上的文字筆法蒼健古樸。
云岡石窟窟前遺址的發掘,是繼敦煌莫高窟窟前殿堂遺址發掘之后又一次大型石窟寺窟前遺址發掘,其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所揭露的遺跡層次多,現象復雜,所發現的遺物數量大、種類豐富,不僅對整個石窟的開鑿程序、方法提供了直接的證據,而且對研究其歷代建筑、規模的盛衰演變提供了大批實物資料。
來源:《中國文物報》199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