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多堂
男、漢族、 1955年5月生,大專文化,廣靈剪紙創始家族第四代傳人。1976年參加工作,職稱記者,曾先后擔任廣靈縣委通訊組組長、縣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縣旅游局副局長,山西省南壺森林公園主任。現任大同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山西省城鄉文藝交流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師。中國廣靈剪紙文化產業園區主任、中國(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館長、山西省廣靈剪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張多堂自幼耳濡目染,對剪紙這門藝術充滿了一種創始家族藝人后代特有的深情和藝術敏覺,利用學習、工作之余,通過30年的潛心研究、實踐,在繼承傳統剪紙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設計、刻制、染色新的工藝和表現手法,為保護、搶救、收集、整理、創新和開發廣靈剪紙文化藝術,1999年,創立了“山西省廣靈剪紙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廣靈剪紙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結束了長期一家一戶分散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形成了從設計、刻制、染色到包裝的一條龍專業化規模經營,滿足了市場高標準,大批量供應,公司生產的廣靈剪紙品種、樣式和規格由原來的幾十種擴大到千余種。為振興廣靈剪紙文化藝術做出了貢獻。
2007年又投資一千萬元,建起占地面積56畝的全國第一家中國廣靈剪紙文化產業園區,新建了全國首家3600m2的中國(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并成功舉辦和接待了中國?大同?廣靈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展五萬多中外嘉賓和藹觀眾。展出其獲獎作品600余幅,并創辦了全國首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校——大同市廣靈剪紙職業培訓學校。他的剪紙作品十五次32種先后獲國家、省、市獎項、有的入選書刊;《廣靈剪紙的特點與價值》、《廣靈剪紙在文化產業中的作用與地位》兩篇論文分別在第二、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論壇上獲優秀獎。2008年10月廣靈剪紙文化產業園區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授予張多堂“全國文化產業工作先進個人”稱號。他與兒子張棟主編的、山西省委宣傳部長胡蘇平親自寫序的《中國廣靈剪紙》一書,于2009年12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9年廣靈剪紙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2月份中國廣靈剪紙出口項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