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研究院匯聚文化遺產地優勢資源重磅推出
全方位闡釋大同
見證雄渾壯美的北魏
遇見民族融合的遼金
體味九邊重鎮的明清
研修亮點HIGHLIGHTS
1、名家薈萃,為您帶來多場專題學術講座。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以《云岡石窟的開鑿工程》為題,以云岡石窟雕鑿的工序、窟內造像的雕鑿方式為切入點,結合云岡石窟三期工程形制與風格的差異,深度剖析了云岡石窟是如何進行開鑿的。韋正教授師從宿白先生,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他的學術講座《云岡石窟的特點與地位——基于建筑形制與造像風格的分析》,結合云岡石窟建筑樣式及造像雕刻風格,以其深刻的見解、獨特的視角,為您深度解析云岡石窟在世界石雕藝術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
2、專家精講,實地參觀11、12、13三個非開放洞窟,跟隨專家進入五華洞中最為華美瑰麗的三個洞窟,在13窟頂部那震撼人心的璀璨光云下,欣賞端莊俊秀的七佛立像,在佛籟洞盡情歌舞的伎樂簇擁下,體會佛國梵唄的法頌妙音。深入19窟,佇立于南壁之下,欣賞鮮見于世的云岡最大幅羅睺羅因緣造像。登臨5、6窟窟前木質閣樓,以獨特的視角品味武州禪境,在與大佛的對視中感受跨越千年的寧靜與安詳。進入39窟,探尋日本奈良法隆寺寶塔原型之謎,欣賞云岡晚期洞窟中最為精美的五層重閣式石雕寶塔,在38窟內部,近距離觀賞云岡罕見的幢倒伎、音樂樹精品石雕,品讀與云岡中期風格迥異的佛傳及因緣故事圖。
3、走進壁畫修復中心,實際操作壁畫拼對粘接的文物修復流程,感受彌合歷史裂痕,治愈文明創傷的云岡匠人精神。
4、考古專家帶您探尋鮮為人知的北朝壁畫墓,資深古建專家為您實景介紹遼金古建知識,進入神秘的薄伽教藏殿內部,零距離觀賞被譽為“海內孤品”的小木作——“天宮樓閣”,體會古代工匠的精工與巧思,由大同市博物館副館長,田野考古及大同地方史專家曹臣明老師,帶您探訪肅穆的方山永固陵和雄偉的明長城遺址,感受北魏文明太后的傳奇跌宕的一生,品位大同厚重的邊塞軍鎮文化。
5、云岡研究院副院長崔曉霞出席結業典禮,結業儀式增設互動問答環節資深專家為各位學員答疑解惑,并為學員頒發研修班結業證書。
權威專家EXPERT
杭 侃
師從宿白先生學習唐宋考古,獲博士學位。現任云岡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云岡石窟的開鑿工程》、《云岡石窟第二十窟西壁的坍塌時間與曇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設計》、《云岡石窟第3窟開鑿遺跡所反映的問題》、《中原北方地區宋元時期的地方城址》、《遼代早期貴族墓墓制所反映的漢化問題》、《中華文明傳真 遼金元卷》、《中華文明傳真 兩宋卷》等數十篇論文和調查報告。
韋 正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與美術研究。出版專著《六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魏晉南北朝考古》和《將毋同——魏晉南北朝圖像與歷史》,發表論文數十篇,主要涉及秦漢魏晉南北朝城市形態、墓葬制度、文化藝術、對外交流等方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研究重點基地項目若干。
王恒
文博研究員,1985年開始從事云岡石窟研究,研究方向廣泛,包括石窟歷史、宗教、建筑及圖像學研究。出版《云岡石窟佛教造像》、《云岡佛經故事》、《云岡石窟的開鑿》、《云岡石窟洞窟建筑形式》、《云岡石窟辭典》等著作十余部。并發表《從犍陀羅到云岡》、《〈魏書·釋老志〉與云岡石窟》、《云岡學:從自發到自覺》等論文七十余篇。
崔曉霞
現任云岡研究院副院長,文博副研究員,多年來從事石窟寺的研究工作。曾發表《云岡碑碣》、《佛籟音樂殿堂》、《武周川與云岡石窟》、《云岡石窟寒泉小考》等學術論文,同時參與了《云岡供養人圖像調查研究》等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課題。
王雁卿
文博研究員,現任考古研究室主任。著重于北魏考古和云岡石窟考古研究,合著出版發掘報告《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中國飲食器具發展史》;擔任《中國大同雕塑全集-寺觀雕塑卷》副主編,并撰寫圖版說明;編撰叢書《山西歷史文化叢書·大同博物館藏品選萃》,翻譯日本學者長廣敏雄《云岡日記》,發表《從北魏平城考古成果看云岡石窟的開鑿》等論文30余篇。
白志宇
白志宇,原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所長,文博研究館員,畢業于河南大學歷史系文博專業。1979年參加工作,從事文物保護工作40余年,著重于建筑學與古建筑保護方面的研究。曾經主持參與下華嚴寺的建筑測繪及維修保護工程、善化寺建筑等處的測量、繪圖及維修保護工程,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古建筑修復經驗。發表有《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梁架結構分析》、《善化寺大雄寶殿脊槫增長構造與<營造法式>制度之比較》、《從云岡石窟中塔的雕刻看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等。
曹臣明
曹臣明,大同市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長期從事田野考古、地方史研究、博物館工作。曾參與主持北魏明堂遺址、云岡第三窟窟前遺址、操場城北魏一號建筑遺址等重要考古發掘;組織策劃大同博物館的諸多重要陳列展覽;對漢平城縣、北魏平城等大同古城遺址布局和沿革有較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李雪芹
文博研究員,曾參加首屆全國石窟寺考古培訓班、參加云岡龍王廟遺址、92~93年云岡石窟窟前遺址的考古發掘、參加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等工作。撰寫《大同市志·云岡石窟卷》、《云岡石窟全集》第9、10、11卷文稿,承擔《云岡石窟內容總錄》、《云岡石窟志》撰稿與統稿工作,出版《解讀云岡》(合作)、《走進博物館——云岡石窟》、《云岡大事記》、《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王朝——云岡石窟》等書籍,獨立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級課題6項,發表論文20多篇。
學習安排TIME
時 間 |
內 容 |
09:00-11:30 |
|
|
|
|
我在云岡修文物:壁畫修復手作課程 |
|
|
曇曜五窟
曇曜五窟是云岡石窟中犍陀羅雕刻藝術的集大成者,雄奇的西來像法被聰慧的能工巧匠們演繹成北魏帝王定格的剪影。探訪窟前北魏河壩遺址及西立佛衣紋石等重要考古發現,探尋不為人知的20窟前立壁坍塌之謎。品讀比丘尼曇媚造像題記,掙脫時空的禁錮,感受1500年前古人虔誠殊勝的心境。
露天大佛 第20窟外景
第19窟羅睺羅因緣像
第19號洞窟形制獨特、造像精致,唯美的石雕令人心馳神往。南壁上層的東西隅各雕一尊立姿佛像,雕刻精美,風格獨特,東側為佛陀游行教化像,西側則為感人至深的羅睺羅因緣像。佛著通肩佛衣,右手上舉,左手下垂,輕撫佛子羅睺羅頭頂。溫情的一幕,令人潸然淚下。南壁東側圓拱龕左側雕一弟子像,面容稚嫩、童趣盎然,天真無邪的容顏與那份那纖塵不染的純凈讓人為之動容。
13窟頂部密布莊嚴綺麗的巨大光云,好似垂天之幕,光云之下交腳彌勒現身說法,四周眾養天人環列身旁,面容清秀,合掌禮敬。造型奇特的四臂天人奮勇擎托,那份護持佛法的勇猛與皈依三寶的虔誠令人肅然起敬。
12窟北壁最上層壁面,通欄式雕刻十四個圓拱聯龕,龕中伎樂奏響佛籟妙音。置身于曼妙的樂舞天人間,觀賞眾伎樂齊頌梵唄的宏大場景,仿佛跨越了千年時光,夢回北魏歌宴,傾聽那佛國盛世的回響。
11窟頂部罕見的梯形平棊中雕刻驚為天人的八龍翔空,眾龍王身軀碩大、遒勁有力,與三頭四臂法力強盛的阿修羅王聚首靈鷲峰之巔,虔心聽法。洞窟中央方形塔柱下層四方四佛,法相寂然,護佑眾生不墮惡道。西壁中層的大型屋檐龕內七佛莊嚴宣法,寬袍廣袖,衣袂蹁躚,盡顯華夏風韻。
壁畫修復
跟隨壁畫修復專家,了解壁畫空鼓、起甲等病害的成因,親自動手完成清理、碎塊加固、拼接、表面缺失填補等十余道修復工序,體會文物修復工作者的艱辛,感悟云岡匠心之魂,薪火相傳云岡工匠精神。
時 間 |
內 容 |
|
|
|
專家講座《云岡石窟的開鑿工程》 |
方山因平坦見方而得名,方山山腳下御河與萬泉河在山前匯合之處是靈泉宮舊址,也是當年馮太后與孝文帝會見群臣和外藩使者的場所,后馮太后選定這里做為她的墓地。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她主導的班祿制、三長制、均田制,鞏固了北魏王朝的統治,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永固陵#以馮太后陵墓為核心,還建有萬年堂、永固石室、思遠佛寺、御路、靈泉宮、靈泉池等地上地下建筑,形成南北朝時期一處龐大的皇家陵園,這也是一座獨特的陵寺合一、鮮卑文化和漢文化相融合的集墓葬、園林、佛寺為一體的古遺址,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觀賞價值。
自古以來大同就是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沖突與融合的前沿陣地,為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長城歷史悠久,歷朝歷代都有長城遺跡,明朝建立以后,盤踞于漠北草原的蒙古貴族韃靼、瓦剌諸部不斷南下騷擾搶掠,明中葉以后,女真族又興起于東北地區,也不斷威脅邊境的安全。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明朝政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長城,#明長城#建筑結構特殊、功能完備,將城墻、關隘、煙墩、戍堡共同組成大縱深的防御體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時 間 |
內 容 |
09:00-11:30 |
主講人:李雪芹 |
|
|
|
參觀華嚴寺及小木作天宮樓閣 主講人:白志宇 |
|
主講人:韋 正 |
變幻無窮的藻井樣式、灑脫俊逸的三角帷幔、形體瘦長四肢纖細的婀娜飛天,是北魏晚期漢化改革的時代風貌。晚期洞窟中的佼佼者,39窟寶塔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五層重閣層層收分,外觀華美雋秀。據梁思成先生考證,日本奈良法隆寺中的塔體亦分五層,造形精美,外形舒展,與此塔極為相似。第38窟規模雖小,洞內雕刻題材卻非常豐富,因緣佛傳故事布局嚴謹,窟頂樣式奇特,幢倒伎、音樂樹和伎樂化生更是云岡石窟中難得一見的造像精品。
沙嶺北魏壁畫墓是一座磚室墓,壁畫分布在墓室四壁和甬道的頂、側部,總面積約24平方米。甬道頂部繪制的伏羲女媧,以及兩側面目猙獰的武士,樣式精美,造型獨特,墓室南壁東區的宴飲圖,食客一排排坐定,面前食具羅列、侍從環繞,生動再現了北魏貴族的宴飲盛況,是研究北魏貴族日常生活的珍貴文物和不可多得的北朝壁畫精品。
華嚴寺大雄寶殿集四朝精髓為一體,遼代的遺址,金代的建筑,明代的塑像,清代的壁畫,堪稱中國佛教建筑的經典之作。殿身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單檐廡頂,面積1559平方米,是我國古代宗教單體建筑中最大者,雖經歷近千年仍穩健、堅固,古樸而莊嚴,雄偉而壯麗。殿內布局大膽采用減柱法,使殿內佛座配列與禮佛活動增加了空間面積,使建筑更趨適用。
薄伽教藏殿內珍藏的38組藏經柜,被譽為海內之孤品。其柱頭輔作為罕見的雙超雙下昂七輔作,是目前已知遼代斗拱中最為復雜的一種。更奇妙的是工匠在兩組藏經柜之間還搭建了一座圓弧拱橋,并在橋上建有“天宮樓閣”五間,巧妙地烘托出“天宮樓閣”的凌空高懸之勢,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至善至圣境界,也使科學與審美、宗教與實用達到了高度統一。
薄伽教藏殿 合掌露齒菩薩像
時 間 |
內 容 |
09:00-11:30 |
中期洞窟3、5、6、7、8、9、10窟; 5、6窟閣樓; 主講人:崔曉霞 |
14:00-16:00 |
結業儀式:學員分享、專家答疑 院領導頒發結業證書 |
10窟前室北壁明窗與拱門間雕刻須彌山,山間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珍禽異獸,相和而鳴,山腰間二龍交纏,多臂天神分列左右手托日月,巋然踞坐。與#第9窟#隔墻共軸、鏡像對稱,這一高度呼應的組合,創造出統一和諧、令人驚嘆的雙窟結構樣式,成為北魏皇家營造的佛教石窟典范。
第10窟前室北壁明窗與拱門間雕刻廡殿頂瓦壟屋檐,正脊飾鴟吻、三角火焰紋,檐下雕飾一斗三升拱、人字叉手,檐、梁之間八軀飛天手牽瓔珞,下接方柱過梁式門洞,彰顯中華傳統建筑規制。蓮花門簪、連珠紋、忍冬紋,盡顯奢華,前室壁面及回廊前柯林斯、愛奧尼亞式列柱,融匯中西方設計精髓,是多元文化碰撞互補、交相輝映的典范。
結業典禮
院領導頒發結業證書
院領導蒞臨結業典禮,結業儀式特別設置有互動問答環節,研究院專家將以扎實的學術功底、淵博的知識儲備,帶給學員精準、客觀、詳實的解答,并在畢業典禮的尾聲向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費用包含:
【住宿】四晚五星級酒店住宿(若需要單人間需補房差)
【餐飲】全程含餐(山西特色美食),飲水充足供應
【交通】全程空調大巴,配備麥克風
【門票】學習考察師資費用、考察地、全程所列景區門票
【體驗】云岡石窟實景教學、不開放洞窟、專家講座、壁畫修復、天宮樓閣、遼代彩塑鑒賞等。
活動不含:
1.各地往返大同的大交通費用
2.其他個人消費
【友情提示】
1.因研修活動招生有限,以預訂為準,請提前報名。
2.因天氣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在不減少活動內容的情況下,組織方可適當調整研修行程。
3.因組織活動需預先支出費用,故活動8天前取消,退費時收取百分之一的銀行手續費;一周內取消,退費一半;活動當日取消,退費20%。
[報名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