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在以莊嚴慈祥的微笑俯瞰人間1600年的云岡大佛前,一個渾厚有力的聲音在塞上五月浩蕩的風中傳得很遠。這個聲音,被世界傾聽,被世界銘記。
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五月的第一次國內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選擇山西,來到大同,當天下午即來到舉世聞名的云岡石窟。在云岡,總書記看得很細,聽得很認真,他說,云岡石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這樣的叮囑,更增強了云岡人加強文物保護、做好發展利用的信心。這座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和海納百川文化胸懷的藝術寶庫,正鑄就文化輝煌的黃金時代。
這樣的黃金時代來自于一代代云岡人篳路藍縷的不懈努力與卓絕付出。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云岡的文物保護與研究艱難起步,到1973年周恩來總理關于保護好云岡石窟的殷殷叮囑,開啟石窟保護的全新篇章,到新世紀伊始云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到2008年伴隨大同名城復興開啟的云岡石窟大景區建設的盛世華章,到近年來云岡石窟保護與研究及利用的不斷深化、成果迭現,如被稱為云岡研究的“爭氣工程”的《云岡石窟全集》出版等等,云岡石窟更加展現出人類文明瑰寶的灼灼光芒。
多年來,筆者感同身受地經歷了云岡石窟漸次開啟黃金時代的許多難忘記憶和經典瞬間。記得最早來云岡還是初中時期,與同學相約騎車到云岡,備感這幾乎是一場冒險之旅,一路上拉煤的大車不斷呼嘯而過,揚起路兩邊的煤塵,來到云岡,外國游人不少,但面對煤車過處的滾滾黑塵,多是搖頭掩鼻,等我回到家已是灰頭土臉,鼻孔里滿是黑煤灰。后來多次陪同學或友人游云岡,看到山門前熱鬧但喧雜的場景,總在心中暗自希冀云岡變得更美,與其藝術寶庫的品位更加匹配。后來參加工作,了解到敦煌、龍門石窟均已入列世界文化遺產,感受到大同文物界、文化界的焦急、不甘及全市上下的熱切期盼,也欣喜地看到經過云岡的運煤專線改道,云岡路上的綠化日漸濃密,終于在2001年12月那個寒冷的冬日,盼到云岡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喜訊;在2008年,采訪在云岡石窟進行的奧運火炬傳遞,也在名城復興的征程中,感受到同一個大同世界、同一個復興夢想的力量,備感驚喜地親歷了云岡石窟大景區脫胎換骨般的巨變,真正彰顯出云岡作為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匯結晶的恢弘氣象。
我總認為,在云岡腳下的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中生活確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大佛慈和目光的注視下,在許多特別的時間點經歷過許多經典的事件和難忘的記憶。在中秋之夜,參加由臺灣文化界組織的“云岡月下三千年”雅會;在除夕之夜,參加云岡大佛前的祈福活動;在明朗的秋日,因“影像的力量”攝影文化藝術展,在大佛前聆聽交響音樂的華章;在盛夏的傍晚,參加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的國際動作電影論壇;在2019年的夏日,作為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的火炬手,在云岡石窟大佛前完成了二青會圣火的傳遞……許多美好的瞬間早已成為我生命中的典藏,而一次次在大佛前的留影也成為生命中重要的印跡。
“云岡石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這一次,當聆聽那個高大身影發出的有力聲音,心中格外鼓舞和激動,更加祝愿歷經1600年歲月滄桑藝術光華依然奪目的云岡石窟,光輝歲月恒傳,黃金時代永駐。更加堅信,我們擁有格外輝煌的歷史,正在經歷砥礪奮進的當下,定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