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請輸入關鍵字
“我為總書記講云岡” ——訪云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崔曉霞
創建時間:2020.05.14

崔曉霞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遠眺云岡石窟。


5月12日中午,云岡石窟景區風和日麗、草青花艷,在游客服務中心,忙碌了一上午的云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崔曉霞靜靜地鋪開工作日記,寫下這樣一行字:

“這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天,這是對我25年扎根講解一線的最高褒獎,這是我可以向后輩們夸耀的驕傲……”

工整的字跡,火熱的心聲,表達的是同一件事:“我為總書記講云岡”。

時針指向5月11日17時30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云岡石窟考察,崔曉霞擔任全程講解,為總書記展示云岡石窟這一人類文明瑰寶的歷史與今天。

“激動、不安、忐忑、興奮,接到任務的那一刻,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打開回憶之門,崔曉霞語速有些加快。

“遠望總書記高大的身影,我心情特別激動也略有緊張。走近問好后,看著總書記慈祥的笑容,聽著總書記和藹的聲音,覺得總書記特別平易近人,十分親民,心里的緊張感頓時沒有了。”崔曉霞告訴記者,從業25年,始終堅持在講解一線,她早已對云岡石窟的史實故事、藝術文韻了熟于心,可為了盡量全面地向總書記展現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的精華與精彩,仍提前對講解內容再次認真梳理。

崔曉霞介紹,云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十里河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是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公元五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代表了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習近平總書記從第1窟開始,詳細詢問石窟開鑿歷史、藝術風格、文物保護等情況。

“第6窟是中國佛像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它保存最好、內容最豐富、雕刻最精美、開鑿時間最長、工匠技藝最成熟,留下大量精美的藝術作品,在這里講解時間最長。”崔曉霞結合窟內造像的衣貌特征,為習近平總書記描繪了北魏平城時代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盛況。

“總書記看得十分認真,問得也很詳細,特別是關于文物初建的時間、年代背景、文物保護研究等方面。”崔曉霞告訴記者,講解中,總書記的平易近人和學識淵博給她留下深深的印象。

崔曉霞說,當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石窟保護時,她以時間脈絡的形式對云岡石窟的保護與研究進行簡要陳述。聽她講到云岡石窟是目前世界三大石窟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佛教石雕藝術寶庫時,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這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為習近平總書記擔任解說的時間雖短,可給崔曉霞留下的難忘記憶很多很多。她告訴記者,自恢復開放以來,景區里面每天都有游客預約參觀游覽。游客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紛紛高呼:“總書記好!”習近平總書記向大家揮手致意親切回應,并叮囑景區工作人員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加強引導、控制人流,避免因大規模人員聚集引發疫情復燃。

“總書記那么忙,還記掛著普通百姓的冷暖……”崔曉霞說到這里了,眼中泛起淚光。

20窟露天大佛是云岡石窟最富代表性的藝術作品,特色鮮明、雕飾精美,前些年考古研究過程中曾發現柱礎、窟檐遺跡,崔曉霞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細節也十分留意,她都一一解答。

“總書記的到來,對云岡石窟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更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長期工作在一線的“資深”云岡人,崔曉霞是云岡石窟變化的見證者。她說,這些年,云岡石窟景區的游客人數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由最初的50萬人上升到目前的近200萬人,隨著近期主導參與了若干文化研究項目,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云岡石窟在中華文化相關領域的重要地位與無可替代的價值。“為了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云岡石窟研究院近年來采用的激光掃描和3D打印技術,通過數字化建模改造,等比例復制了第3窟、第12窟、第18窟,實現了可拆裝、可運輸,隨時可移動“行走”的云岡石窟,便于到各地去展覽,讓更多人近距離體驗云岡石窟的魅力。崔曉霞說:“當聽到這個月月底要在浙江大學進行首展時,總書記表示肯定。”

“總書記來云岡石窟視察指導,是對我們的關心厚愛,我深感溫暖,倍感振奮。”崔曉霞表示,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許,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未來的日子里,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業務、鉆研課題,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內涵,講好云岡故事,讓更多人真切感悟中華文化、更加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