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請輸入關鍵字
全國31家省媒聯動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山西:千年佛韻的綿延傳承
創建時間:2025.03.09

千年間,歲月流轉,佛韻依舊。2月20日,記者走進云岡石窟景區,冷冽的山風拂面,更添了幾分北魏氣魄。“擊一個穿越千年的掌。”“閱盡萬卷尊北魏,平生只為拜云岡。”“在云岡石窟拍到了人生照片。”……打開社交媒體,滿滿的都是對云岡石窟的盛贊。

from clipboard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岡石窟考察時強調,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云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近年來,山西省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鏈條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升級,勇擔文化資源大省使命擔當。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感受云岡石窟的“真容巨壯”。一尊尊大佛巍峨偉岸,一幅幅壁畫栩栩如生,正如冰心所寫“一如來,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葉,各具精嚴,寫不勝寫,畫不勝畫”。漫步其間,雄渾壯闊、精巧柔美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展現著北魏文化的開放包容、多元薈萃。

from clipboard

1961年3月,云岡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穿越時空,每一塊石頭、每一尊造像,其背后都藏著故事。史料記載,云岡石窟開鑿于1500多年前,由北魏王朝統治者主持營造。云岡石窟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厘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豐碑。

“洞窟當天的氣候、溫度、濕度,病害的類型、規格……這些數據都要詳詳細細地保存記錄。”采訪時,恰逢云岡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與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洞窟的日常保養,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細致地給學生們講解著需要注意的事項,一張張認真的臉龐詮釋著一代又一代云岡人的堅持和熱愛。

from clipboard

據了解,為了讓云岡石窟保存得更為長久,云岡石窟先后實施了一系列保護維修、洞窟調查、檢測系統建設、防水工程、文物數字化采集、3D打印等項目。與此同時,云岡研究院不斷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有效途徑,在文物保護研究利用和云岡學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積極承擔云岡石窟保護、監測、研究、展示,統籌云岡學建設發展和區域性石窟保護職責。“我們目前正在進行整個云岡石窟的數字化信息采集工作,這將為石窟的保護、修復乃至重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云岡研究院文物保護修復研究室的工作人員介紹。

“巍巍武周山,悠悠十里河。”“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參觀的是‘曇曜五窟’的最后一窟——第20窟。”“云岡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走進景區,講解聲不絕于耳。如今,來云岡石窟景區的游客越來越多,游客對講解的需求量快速增長,特別是去年12月,大同加入了過境免簽240小時停留活動區域,云岡石窟隨即開始加大對講解員的外語培訓力度。“我們現在每周二都會針對講解員進行相關的外語培訓,包含指路引導、購票驗票咨詢等常用語,同時我們也計劃進一步擴大培訓語種,希望能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講解服務。”云岡研究院游客服務科工作人員周潔說。

from clipboard

整合省內資源、加強研究力量、深化學術研究、堅定文化自信,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云岡石窟背后的文化內涵,讓千年佛韻的綿延傳承……作為國家文物局的重點科研基地,近年來,云岡研究院堅持“科研立院”,與山西大學、蘭州大學、鄭州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和敦煌研究院、龍門石窟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共同成立中國石窟文化聯合研究生院,并舉辦一系列課題研究及學術研討活動,全面推動云岡學研究向縱深發展。展望未來,相信蓬勃發展的云岡學將成為云岡石窟的一張閃耀名片。


來源:山西日報

from clipboard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