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請輸入關鍵字
《西天梵音》
舞蹈一:供養天

開篇以一僧人的人物形象,將觀眾引入《西天梵音》演出,將舞臺和觀眾前區用人物切割成現實與夢幻兩個空間。
故事以僧人尋佛直至感受到佛祖恩澤的過程,通過三次不同的跪拜將僧人的心境展現出來,佛祖及供養天的形象取自云岡石窟特有的雙佛對坐造型和供養天形象,并完全復刻至舞蹈當中。

舞蹈二:飛天

通過提煉在洞窟里的飛天造型,加以韻律感,刻畫云岡飛天特有的“古拙”動態感和造型感。服裝靈感取材主要來自晚期洞窟,強化運用石窟中飛天服飾中的飄帶,展現向往自由與幸福的仙女形象。

舞蹈三:蓮花化生(花中降生)



云岡石窟中有很多花中降生的人物造像,也流傳許多關于這些人物的佛教故事,通過選取一個花中降生的俯視圖,再運用藝術思維進行加工想象后,形成現在的花生主體造型——三位腳踩蓮花的仙女形象。并通過不斷強調仙女與蓮花的關系,表達了一個輪回轉世的故事。

舞蹈四:云岡夜叉


夜叉在云岡洞窟中形象非常鮮明,通過復刻壁畫形象,加以動態韻律,融合西域少數民族舞蹈風格,嘗試尋找云岡石窟夜叉特有的舞蹈形象。通過強弱音樂的對比和舞蹈動作快慢的變化,將夜叉的不同性格體現出來。

舞蹈五:伎樂天


靈感主要取自第12窟(音樂窟),舞蹈整體以西涼樂舞風格展現伎樂天形象,將云岡石窟中各類伎樂天形象,以及固特的樂器形象,復刻加以編創演化成生動的舞蹈語匯。我們將帶有典型西域風格的舞蹈動作,如旋轉、步伐、彈指、和漢族折腰、翹足等動作充分融合。以達到既有中原安徐、嫻雅之格調,同時滲透著西域民族開朗、豪放性情的格調,自成新風,別具一番感染力。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