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31場活動10月8日在山西大同開講。云岡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作題為《交融與互鑒:云岡文化的多元與融合》的演講。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圍繞文化傳承發展這一主題,策劃了系列宣講。本場活動是這個系列的第四講。
杭侃從北魏平城時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平城實力的集聚、云岡石窟所見的中外文化交流、云岡石窟開啟了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進程等四個方面深度闡述了石窟的發展歷程、藝術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他指出:“文化的融合需要自信,文化的創新也需要自信,云岡石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結晶,這里有來自于希臘、羅馬、印度、波斯等廣泛的文化交流與多民族融合,石窟藝術從大量西方元素到文化創新再到開啟云岡石窟中國化的過程,都反映了文化自信自強的過程,這是一個蓬勃向上的民族在上升期的精神寫照。”
宣講最后他強調了保護云岡石窟的重要意義,他說:“云岡石窟危巖體加固工作基本完成,但保護工作面臨的壓力卻更大了,這不僅來自人們的參觀熱情,還包含石窟保護上的各種科技問題,我們要始終堅持保護第一。”
本場活動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光明網承辦,山西廣播電視臺、大同市委宣傳部、云岡研究院協辦。光明網、光明日報客戶端對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