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請輸入關鍵字
云岡2021:“重塑”元年
創建時間:2022.02.22

  


2月19日,一場春雪后,大同依稀變成平城模樣。
  雪中云岡,真容巨壯,一派北魏氣象。
  卻分明不是北魏。不過,在北魏以降1500余年間的云岡石窟史上,“2月19日”,是無數時間節點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
  2022年2月19日,是云岡研究院成立一周年。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讓我們走進云岡,看看過去這一年都發生了什么?
  A 這一年,是云岡強基固本之年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作出重要指示: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云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要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8個月后的2021年2月5日,經山西省委同意,云岡研究院“升格”,明確為省政府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歸口省文物局管理,大同市政府負責日常管理。
  2021年2月19日,云岡研究院正式掛牌。
  杭侃,云岡研究院首任院長。掛牌之前的2月11日,他作為專家,剛剛在牛年春晚的太原天龍山佛首回歸節目中亮相并點評?!斑@一年里,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科研立院’,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再到山西大學副校長,直至云岡研究院院長,作為“外來者”,杭侃“科研立院”給云岡帶來的“新”,顯而易見。
  他所堅持的學術和科研為先,其來有自。杭侃的老師,是著名考古學家、中國石窟寺考古的奠基人宿白先生,曾發現對云岡研究有巨大意義的“金碑”,并數次到云岡考古?!翱蒲辛⒃骸?,首先在科研和保護項目增量的變化上。在云岡的爭取和各方支持下,文保項目儲備厚度增加:制定《云岡石窟文物保護工作“十四五”規劃》,穩步開展洞窟修復項目,同時向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申報文物保護項目20余個,內容涵蓋危巖體修復、洞窟加固、文物數字化、山頂考古遺跡保護展示等……
  同時,扎實推進各類保護工程13項。其中搶險加固工程、彩塑壁畫保護修復服務項目各2項,日常養護項目3項,數字化保護展示項目6項。這些保護工程,阻止了文物險情的進一步發展,讓云岡文物得以“延年益壽”。
  立足于“科研立院”的發展目標,云岡研究院2021年先后建成云岡文保中心、數字云岡先進計算中心、云岡石窟文物安全與監測平臺和各類文保實驗室,獲批“石質文物保護與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遺產保護院士科技創新中心”“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目前正在爭取成為國家級石窟寺區域保護研究中心。
  同時,持續推進云岡數字化建設。先后實施完成云岡石窟第11窟、第19窟數字化保護項目2個數字化項目,永樂宮壁畫數字化展示項目,完成云岡石窟典型洞窟數字化建模與三維信息系統構建項目(第13窟)、羅漢堂及94塊殘件的數字化采集。按照山西省文物局統一部署,完成大同、朔州、呂梁、忻州4個市共計109處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的田野調查工作,協助完成“山西省北部石窟寺調查”,完成百余處石窟文物數字攝影與考古繪圖工作。為進一步推動科研工作,云岡研究院還擬申報國家級科研單位,目前已通過省科技廳審核?!?021年開展的科研項目,數量創歷年之最?!痹茖芯吭貉芯繂T王雁卿說。
  2021年12月14日,兩個會同時在云岡研究院舉行,作為院長的杭侃,顯得異常忙碌,不時在兩個會之間“穿梭”著。
  這兩個會,一個是紀念云岡石窟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周年座談會,一個是由云岡研究院、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院及北京大學宗教考古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石窟測繪專題研討會”。因為疫情,測繪專題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雖然座談會來了很多重要嘉賓,但杭侃對后一個研討會一點兒都不敢大意。石窟的保護和研究在近幾年受到國家和公眾的高度關注,而測繪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環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制約相關工作進展的“瓶頸”。他之所以連續組織三屆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針對的都是這類“瓶頸”問題。“這些都是強基固本的工作,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杭侃說。



  B 這一年,是“云岡學”深化之年
  云岡何以成“學”?
  相較于研究經年的“敦煌學”,云岡學的發展,曾經波瀾不驚,但從2020年開始,“云岡學”呈現出蓬勃而嶄新的面貌。
  之所以成為“學”,在于高起點、跨學科、多方向的研究。目前,石窟本體研究、云岡模式的世界影響、平城佛教思想的特點、平城政治經濟文化的整體呼應、以及整個北朝石窟造像和佛教思想傳播的變化等,都已經被納入到云岡學研究的核心范疇?!耙颜握疚?、國家意志、學術視野、時代精神相結合,要有大歷史、大云岡的文化視野?!北本┐髮W博士生導師王邦維教授在云岡講學時,這樣定位“云岡學”的高度和寬度。
  2021年,云岡研究院繼續深化和推進與知名高校的合作,與上海大學合作籌辦了“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123期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戰略研究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院士論壇”,十多位院士和文保專家為文??萍紕撔陆ㄑ垣I策;舉辦云岡石窟第6窟數字化座談會,兩院院士李德仁與云岡研究院共同申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初步達成意向;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院暨北京大學——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中心研究項目開題報告會在云岡舉行。同期,云岡研究院與上海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合作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石質文物本體風化病害評估系統及保護技術研究》,與太原理工大學聯合申報了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專項“砂巖質石窟巖體裂隙滲流精細探測與防治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承建的石窟寺保護與傳承省重點實驗室,被省委人才辦、省科技廳認定為首批省校合作科研平臺示范項目……
  目前,除云岡研究院這一“云岡學”研究重鎮外,省內的山西大學、大同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省外的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建筑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都展開了云岡學研究及相關工作,考古學、歷史學、哲學、科技史、美術、音樂、旅游、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良好態勢已經形成。
  一系列的學術活動漸次展開:2021云岡紋飾學術研討會、云岡學專家研討會、絲路沿線石窟寺數字化保護研討會、中國石窟寺文物數字化保護研討會、數字云岡聯合實驗室2021年度工作會議、數字云岡座談會……這些學術會議,進一步厘清了云岡石窟保護和科研發展思路,為云岡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1年,是張慶捷在云岡“度過”的第6年。
  這位以研究漢唐考古和北朝史知名的考古學家,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所長,主持多項考古發掘,多達三個項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在國內并不多見。其中,就包括云岡窟頂北魏遼金佛教寺院遺址發掘。“云岡對此高度重視,這件事也必須在我手里完成?!蓖诵莺?,家在太原的張慶捷,為整理云岡窟頂北魏遼金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報告,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云岡研究院一間既當工作室又當宿舍的辦公室呆著,逢年過節才回太原看看。2021年底,三卷本的《云岡石窟山頂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報告》終于出版,用云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張焯的話說,“為云岡學的建設加上了一塊大大的金磚。”“金磚”不止這些:《云岡石窟全集》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圣地重新——云岡百年復興展》《云林寺》等學術專著相繼出版;山西省文物局批準立項的《云岡石窟20窟西立佛虛擬復原與利用》等7項課題項目正在實施中;申報的《云岡石窟造像色彩研究與復原》等15個課題獲省文物局立項批復,將于2022年實施;研發的《山西省石質文物現狀調查與評估管理系統V1.0》獲得了軟件專著權,為摸清全省石質文物家底提供了有力支撐……
  建設一門學科,靠人,也需要各種力量的聯合。2021年,云岡研究院聯合敦煌、龍門、大足在洛陽啟動了四大石窟戰略合作,簽署了合作協議?!吧轿魇∥幕z產保護院士科技創新中心”也正式掛牌。云岡還與河南考古院、國文科保等文保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了云岡石窟第39窟本體加固試驗、1-3窟納米保護材料試驗研究。
  在加快云岡學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云岡研究院可謂不遺余力。以員工自主培訓和外出進修相結合,探索引進云岡學研究領軍人才,讓云岡學研究隊伍強大起來。同時有針對性地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來單位講學,著名佛教考古學家溫玉成、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等陸續走進云岡;積極參加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舉辦的各類專業培訓班,鼓勵員工再學習再深造,2021年有1名員工取得山西大學博士學位,4名員工考取山西大學云岡學博士研究生,“這樣齊刷刷成批地培養高端人才,在云岡歷史上還是沒有過的?!币呀浫〉貌┦繉W位的郭靜娜說。





  C 這一年,是云岡文化遺產展示利用之年
  在云岡博物館館長趙昆雨看來,地處云岡景區一角的云岡博物館并不在最核心景區內,“但2021年下半年突然就火了,以前游客零散來,現在是持續不斷地來。”


  吸引來游客的,是博物館推出的一個新展覽。
  2021年5月11日,《中國與世界》系列展在云岡石窟博物館開展。當日,恰逢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一周年。
  這是一個系列特展?!爸袊辈糠?,主要圍繞云岡石窟1993年和2011年所獲的兩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展開四個主題展覽;世界部分,共有三個主題展覽,圍繞中國參與柬埔寨吳哥窟保護行動、斯瓦特地區的考古發現和萬里茶道為主題展開。此外,在云岡美術館還舉辦了古代龜茲石窟壁畫攝影藝術展。
  整個展覽立意之高、內容之博、形式之新,讓人眼前一亮。海藍、橘紅、朱紫,三種色調烘托出不同主題,所代表的遼闊與明亮、輝煌與熱烈、深沉與厚實,使“云岡”“中國”“世界”相互映照。這個系列特展,入選山西省文物局2021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征集重點推介項目。
  它明確印證著一個聲音:云岡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2021年,云岡研究院還策劃了“圣地重新——云岡百年復興展”,獲得國家文物局2021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絲路華光——敦煌、云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展出。云岡美術館相繼舉辦了“九邊重鎮·大同鎮軍堡群遺址攝影展”“大境澄明——武大明油畫藝術展”等,廣受好評。
  云岡石窟開鑿1500余年,是中國北方一道山峙淵渟的歷史風景。它的形態是固態的,但精神內核永遠是活泛靈動的,文化遺產的展示利用也在活化中顯現出別樣風采。
  2021年4月20日,云岡研究院官微發出的一則公告吸引了外界驚奇的目光。
  公告中,云岡研究院決定從4月30日至8月30日,對搭架進行維護的第38-40窟實行預約開放。在此期間,高校和研究機構從事文物保護、石窟寺考古、古代建筑、佛教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可以申請參觀考察。
  第38-40窟是云岡石窟西區的重要洞窟,其中第38窟距離地面位置較高,窟內造像題材豐富,窟門上方有三百余字的開窟題記,為研究云岡晚期洞窟的珍貴實例;第39窟是西區規模最大的洞窟,內有五層的中心塔柱,民國期間,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曾對第39窟重點考察。但因洞窟地勢等原因,云岡之外的研究人員并沒有多少機會接近考察。云岡以這種形式,公開向社會免費開放石窟研究資源,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活化文化遺產,致敬先賢,深化云岡學,加強石窟文物保護……對親自策劃這一舉措的杭侃來說,活動種種要旨,非止一端。
  一時報名者眾。4月30日,首批來自佛教考古、文物保護、敦煌學、佛教藝術等不同研究領域的5名專業人員,在云岡研究院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專家的陪同下,登上腳手架詳細考察了第38-40窟。維護期間,共接待4批相關學科研究人員。“實地觀察與看文獻的感受大為不同,各窟龕的相對位置與關系,以及文物保護的難度,都在實踐中更直觀地被人感知。云岡研究院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各地的求知者,尤為可貴。這次考察,會是我一個獨特而難忘的起點?!睂W員之一戴恬評價。
  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大美之頌·云岡石窟的千年記憶與對話”,“夢回云岡”秋冬季時裝秀就亮相上海時裝周,“秋月禪音:云岡文化音樂會”中秋夜在云岡石窟第12窟前精彩上演……如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各種風格的千年洞窟群,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云岡研究院也展現出一種泱泱氣度。
  這種氣度,顯現在外的是發展的信心和格局。2021年,云岡研究院與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編制的《云岡歷史文化長廊旅游總體規劃》完成,目前已通過驗收。該規劃以世界遺產云岡石窟為核心,利用云岡峪東起小站村、西至高山鎮沿線的石窟寺、古建筑、城堡、烽燧、墓葬、窯址、近現代煤礦工業遺跡等30余處文物旅游資源,打造連接右玉西口文化、呼市昭君文化的歷史文化長廊,進而形成集休閑、觀光、研學、康養、運動、吃住娛一體的山西旅游北線核心區,整個規劃面積達120平方公里。目前,云岡歷史文化長廊建設項目已納入大同市轉型發展重點工程,被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列為全省第一批服務標準化試點景區。
  采訪中,山西晚報記者聽到最多的聲音是:這是百年甚至千年難遇的“大云岡時代”。云岡石窟的發展及研究之所以具有世界意義,與國家的國際定位與文化復興緊密相連,前景無限。
  在這種建設大云岡,重塑云岡世界性聲音與影響的背景下,云岡自身每一天都在不斷“重塑”。
  從這個角度講,云岡的2021年,可看做“重塑”元年。而這種“重塑”,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都是令人振奮的。

  08-09版采寫:山西晚報記者 呂國俊

  1.云岡文保中心。
  2.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
  3.第一批觀眾登上腳手架詳細考察了第38-40窟。
  4.數字云岡先進計算中心。
  5.恢宏的云岡石窟。
  6.“中國與世界”系列特展。
  7.“夢回云岡”秋冬季時裝秀亮相上海時裝周。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