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2021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名單,云岡研究院在云岡院史館展出的《圣地重新——云岡百年復興展》入選該名單,并作為重點推介項目與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抗美援朝紀念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孔子博物館等著名展館的展覽一道躋身該項目前20名。
這是國家文物局自2015年起連續七年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征集推介工作,已被納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年度重點工作,行業引領示范作用與社會影響力日益提升。
主題展覽項目征集工作自啟動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共收到符合申報條件的展覽項目307個,申報省份實現全覆蓋,申報數量創下新高。經專家評議、投票,最終確定了100個展覽項目,前20個項目予以重點推介。
云岡美術館副館長張艷介紹說,《圣地重新——云岡百年復興展》項目于今年3月申報,展陳面積290平方米,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分為“發現云岡”“認識云岡”“保護云岡”“創新云岡”“名人翰墨”五部分,共展出照片近200幅、實物220余件。其中,參展照片是從近萬張資料圖片中精選出來的,有不少是首次公開面世。自2019年8月20日開展以來,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前來參觀。
一、發現云岡
這一單元由“寂寞的寒村”“博士的發現”“佛像的劫難”三部分組成,展示了沉寂千年的云岡石窟百年前被發現時的荒涼景象和發現過程。
公元五世紀,在佛教東傳的時代浪潮中,北魏皇家營造了武州山大石窟寺。然而,從其驚雷般誕生伊始,云岡石窟即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漫長的衰落之路。到二十世紀初,飽經千年滄桑的云岡呈現出一片荒涼、破敗的景象,延綿一公里的石窟群被軍堡殘垣分隔東西,西部洞窟變為民居、馬廄,炊煙漆像,無復莊嚴;東部洞窟坍塌、頹廢,明清崖刻,無復風騷;中部孑然獨存的石佛古寺,香客寥寥,早已不再是眾善趨鶩的清修勝地,孤寂浸入行道者的詩句。
1902年6月,日本工學博士伊東忠太等在中國進行考察旅行,無意中踏入石佛寺破敗的廟門,他驚訝地發現這里竟保存著最為壯觀的北魏石窟建筑群,其藝術形式直接來源于西方。隨后,他發表的《云岡旅行記》,引起了世界學術界的注意與興趣。1907年,法國漢學家沙畹攜攝影師來到云岡,不久將其拍攝的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等古跡照片,著成《北中國考古圖錄》出版。從此,云岡石窟名聲鵲起,開始成為海內外學者和美術家的一大巡禮地。
然而,與中外研究者一道前來的,還有各色探寶者和為帝國主義列強收羅文物的古玩商,他們誘雇當地村民等,盜鑿佛像、佛頭。這些流失海外的云岡造像,目前主要分散在日本、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
二、認識云岡
本單元由“云岡研究的興起”“日本學者的探索”“云岡事業的繁榮”“考古發掘的推動”四部分構成,清晰勾勒出云岡研究的百年歷史脈絡。
對云岡石窟研究,始于金代曹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繼以清初朱彝尊《云岡石佛記》。但真正學術意義上的研究,則是近百年之事。最初半個世紀的云岡研究,以日本學者居多,包括大村西崖、塚本靖、關野貞、常盤大定、小野玄妙等,主要探討云岡石窟的建筑特征和藝術源流。中國學者則重在解析云岡歷史與建筑,介紹鄰邦的研究成果。1933年9月,梁思成等中國營造學社同仁考察云岡石窟,對北魏石窟建筑進行了測繪研究。
1938年至1944年,以水野清一、長廣敏雄為首的京都大學調查隊,對云岡石窟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其攝影、實測、線描、拓片、論文等研究成果,結集為16卷本《云岡石窟》,于1951年至1956年陸續出版,代表了當時云岡研究的最高水平。
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籍時發現《金碑》,并于1956年發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一文。此后,陸續發表了《云岡石窟分期試論》《〈金碑〉的發現與研究》《平城實力的集聚和“云岡模式”的形成與發展》等系列文章。從歷史學與考古學角度,對云岡歷史和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本厘清了云岡石窟的歷史沿革和分期脈絡。2006年,張焯所著的《云岡石窟編年史》問世,成為云岡石窟的第一部通史。其中《〈鹿苑賦〉與云岡石窟》《徐州高僧與云岡石窟》《〈金碑〉小議》《全真道與云岡石窟》《云岡筑堡與古寺衰微》等論文,解決了歷史上的諸多疑問,標志著云岡學走向成熟。
云岡石窟研究的推進,也得益于五個階段的考古發掘。1938年和1940年,水野、長廣等對第8窟與五華洞(第9~13窟)窟前遺址、曇曜五窟窟前遺址、西部山頂和東部山頂北魏寺廟遺址,以及龍王廟附近遼代寺廟遺址,分別進行了小規模的考古發掘。1972年至1974年,云岡石窟文物保管所為配合洞窟維修加固工程,對五華洞窟前遺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1987年,為保護龍王溝西側石窟,進行了窟前清理發掘。1992年至1993年,為配合“八五”保護維修與窟前地面降低硬化工程,云岡石窟文物研究所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進行了大規模的窟前遺址(第9~20窟)和第3窟考古發掘。2008年至2012年,云岡石窟研究院與省考古所對中西部山頂防水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發掘出兩座北魏遼代寺院遺址。大量建筑遺址和零散文物的出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于歷代石窟寺院及其生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