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序更新。辛丑春末,青衿曲友們談及大同,興致甚濃。又談到云岡石窟之大美,實屬靈山圣地,皆踴躍撰稿,以曲歌之。
云岡石窟,其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無可估量。壁雕充滿佛教藝術色彩,亦體現高僧們之智慧。四十五個洞窟,五萬余尊造像,精美絕倫,動感十足。其整體結構也極巨壯,山堂水殿,煙寺林淵,蔚為壯觀也。又認為,元曲若詩若詞,如有韻之歌,雅俗共賞,乃民族燦爛文化之瑰寶。其獨有特色,可盡情演繹飛天之舞曲、頌祖先之大智,我輩應該承傳,發揚光大。夫!今有曲友,一致同心,一唱一和,向之欣欣,并由大同黨新庫領隊首創以散曲撰寫云岡石窟,將兩者文化糅合、擦出火花,于是曲友們一路謳歌、妙筆生花!分集同題,以情寄云中,以曲歌云岡……
——卓群
大美云岡曲作集錦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靈山圣地
黨新庫(大同)
張克龍(淮南)
岳驪(酒泉)
郝利平(大同)
薛仰振(阜陽)
錢淑梅(大同)
李祚彪(大同)
直珍(新鄉)
高培印(大同)
夏敏(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