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請輸入關鍵字
文化可以這樣聚集—觀《云岡石窟辭典》
創建時間:2021.01.20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云岡石窟所包含的內容分內涵、外延兩個部分。其內涵無謂乎北魏佛教、藝術,并由此衍生出的具有特定歷史含義的實物性內容,如佛菩薩像雕刻、佛教故事畫面、窟龕建筑形制、裝飾圖案等;外延則是更加廣泛的東西,即是在不同歷史時期云岡石窟與人們所發生的作用與反作用,并由此產生的多種文化形態。如圍繞云岡所發生的藝術設計、臨摹繪畫、文辭詩賦、修整記錄、測量繪圖、參觀游覽等。王恒《云岡石窟辭典》就是將云岡文化的內涵與外延聚集反映的具有學科上邊緣性質的專業辭典。

公元4世紀末,當拓跋鮮卑建立北魏王朝的時候,中國北方正處在十六國割據的大亂中,北魏也只是其中一個小國。但他們采取積極進取的國策,由小到大,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終于統一了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廣大北方地區。云岡石窟在這樣一個風云變幻而欣欣向榮的時期,勢不可擋地被建設而誕生了。

一般說,佛教藝術的創作來源于佛典,但無論早期印度藝術,還是中國宗教藝術作品,在依據宗教典籍進行創作的同時,還擷取了大量具有地區性特點的社會生活內容。云岡石窟亦不例外。作為中國早期佛教石窟藝術的代表性作品,云岡在受到早期印度、犍陀羅等外來藝術直接影響的同時,也深深地打上了本土風格烙印。由此,一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云岡石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并取得巨大成績。國外研究云岡最為突出的是日本學者對石窟的調查。1938年~1945年間,日本學者利用日軍占領大同的有利時機,得以親密接觸云岡,并在石窟性質、歷史分期、圖像解讀、藝術表現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出版十六卷本《云岡石窟》,成為20世紀上半葉國內外研究云岡石窟的集大成者。中國學者在云岡洞窟建筑研究、發現整理《云岡金碑》進而對云岡的分期研究、云岡圖像題材研究等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同時,20世紀中后期,在云岡研究上中日兩國學者的學術交流頻繁,并圍繞 《云岡金碑》的發現與研究,發生了正面交鋒,將云岡石窟研究再次推向高峰。直至1994年兩國學者聯合出版《中國石窟?云岡石窟》結束爭論。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和社會效益,進一步豐富了云岡石窟文化內涵。

無論是歷史的還是藝術的表現,無不與世俗社會的進程相伴隨而發展。《云岡石窟辭典》將這些瑣碎的事跡集中反映,成為人們探索云岡進程、發現歷史蛛絲馬跡的索引。如: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露天大佛,曾經名曰白佛爺;五華洞的座座石窟則又有阿閦佛洞、釋迦洞、毗盧佛洞、持缽佛洞、接引佛洞、四面佛洞、離垢地菩薩洞、倚像洞、文殊菩薩洞、彌勒洞等等俗名。我們看到,這些名稱所表達的含義,多與洞窟某種特征相聯系。雖然這些聯系往往因為確認這些名稱的時代及其人們對洞窟特征認識的局限,與今天所確認的洞窟特征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還是為這些名稱中出現的那種樸素的、形象化的認識精神所感動。這些洞窟名稱深深地打上了云岡石窟長時期在民間僧俗教徒管理下的歷史烙印,表達了云岡石窟漫長生命歷程中的一個歷史階段。

毋庸置疑,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云岡石窟最重要的社會屬性。當世界進入20世紀,保護云岡石窟已然成為國際間通力合作的重點之一。1990年,中國國家文物局與美國蓋蒂研究所簽署了合作保護莫高窟和云岡石窟的協議,并于1992年10月在云岡石窟舉辦了中國石窟遺址管理培訓班。培訓結束后發行的《國際文化遺址管理》一書,闡明石窟文化遺產價值定義:——它們具有不容質疑的美學價值。在一些石窟遺址可直接、明了地感受到激動人心的偉大藝術,它們熟練、巧妙地展示了一種綜合性的、充滿自信的文化。——它們對一個特定群體,并且總的來說對社會具有重要的社會或精神價值,其中部分價值是指觀眾從中得到的欣賞及鼓勵。——它們具有歷史價值。它們展示并提供了人類文化發展的見證,文化歷史內的一個重要階段或時期。它們是該文化時期某一特定個人或群體的作品,這些人對這一文化具有重大影響。它們幫助今日之人們了解其祖先的生活及思想。——它們對考古、歷史,或其它科學調查者而言具有研究價值,這種價值從別處無法獲得來源。——由于它們對觀眾具有吸引力,因而很好地反映了該國的文化成就。這些從實踐到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的總結,成為《云岡石窟辭典》重要詞條的來源。

顯然,云岡石窟文化十幾個世紀以來的加速度擴展,是當時以及后世的人們對古代先輩的朝拜。由此形成外延式的文化表現,成為不可多得的云岡文化的重要內容:浩浩然二千一百余言《云岡金碑》,記述詳細,征引宏博,所述自唐迄金一段云岡的興修、設置;上自北魏下到明清及至現代的云岡銘文碑記,雖數量不多,卻記錄了太多不同時期人們的開鑿、補刻、供養、修理;文獻志書中多少贊嘆石窟風貌的詩歌辭賦,表達了文人墨客無盡的感慨和思緒;近代以來多少文人、藝術家的采風記錄、臨摹測繪,無不浸透著人們對石窟藝術、歷史的無盡向往和崇拜;無論古代皇帝行幸石窟的“莊嚴法相”行為,還是當今國家領導人的視察關心,都集中體現了不同社會形態對古代創造的一致贊譽。“人民萬古顯精神”“東風第一枝”“石窟環境監測”“石窟控制測量”等大量頌揚石窟和保護文物的詞句成為《云岡石窟辭典》中的一員,儼然高尚人文精神的時代表達。

雖然《云岡石窟辭典》僅由王恒一人編纂,匯集的2300多個詞條及其80萬文字,沒有也不可能囊括云岡石窟文化的全部內容,但它毫無疑問是一部積纂千篇之文、壘砌萬言之理的文化典籍,也是一部既可為專業工作者提供石窟資料查閱的工具書,也可以成為人們全面了解云岡石窟的精選讀物。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