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曜高僧奉旨入朝,即被任沙門統,統管佛教及其興佛“復法”事宜。
曇曜高僧接手諭令,全身心投入“復法”籌備工作,縝密思考具體實施方案。還真是有點舉步維艱,倒不是財力不足,物力不夠,人力有限。而是曇曜覺得使命重大,攸關佛法存亡,決不能草率從事。制定出來的方案,首先要能夠保證佛法日久彌新,發揚光大,流傳萬古,不致因政治權力動蕩不穩,導致經像法物慘遭破壞,毀于一旦;再者,制定出來的方案,要令皇上滿意,也算是對皇上的回報;另外,方案既要前瞻,又要講究現實。
他苦苦思索,突然想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公元前3世紀僧侶們就臨崖鑿石開窟,備修行之用,石窟里鐫刻著佛像或畫著佛教故事的壁畫。公元300年前后,傳入我國新疆,接著有了敦煌石窟。現在文成帝要復興佛法,令我實施,何不也效法先師,找一處風水寶地,鑿石建窟呢?曇曜向文成帝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提出鑿窟雕佛的建議。文成帝一聽,喜上眉梢,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一來可以借此懺悔先祖廢佛之過,為祖先追福,二來善男信女們遁世隱修,也有了一個好去處,當即欽點,同意曇曜的建議。
接下來,選址成為舉足輕重的第一步。曇曜高僧經過一番實地考察,縝密思索,敲定在武周山上。這除了因為這里斷崖水平層為砂巖石結構,最適合雕刻之外,還有下面一些因素。云岡位于大同之西16公里處,大同是當時北魏的都城。選定云岡,鑿石建窟,雕鑿佛像,方便皇家就近禮佛。曇曜高僧,可謂用心良苦。在曇曜高僧的指揮下,開鑿歷時40余年,參與人數多達數萬,連當時被稱為獅子國的斯里蘭卡一些佛教徒,也千里迢迢來到云岡,投身這一舉世聞名藝術精品的建設中。